2021年12月12日,是買買買的雙十二,更是南水北調東中線一期工程通水7周年的紀念日。南水北調工程7年累積調水494億立方米,其中中線一期工程累計調水441億立方米,東線一期工程累積調水如山東52.88億立方米。工程惠及1.4億人、40多座大中城市。
南水北調工程規劃了東、中、西三條調水路線,將南方水源調撥給水資源匱乏的華北地區,惠及河南、河北、北京、天津在內的7個省市。西線調水工程目前還未建設,但也將在2025年前爭取開工,連接長江、黃河、淮河、海河四大河流,做好縱橫互通的合理化水源補給。
曾有不少人質疑,南水北調是個失敗的工程,誠然如此嗎?
早在古時候,就曾多次嘗試過南水北調,那時候條件有限、理論知識不足,致使計劃以失敗告終。而現在,中國的實力增強,知識儲備也更豐厚,再總結先前的失敗經驗,助推淡水資源北送已然不再是奢望。
應該可以想見,任何一個工程的規劃階段都計算過其投入與產出比,若效益低于成本,工程大概率不會進入下一步論證。再看目前南水北調工程已通水7周年,為1.4億人帶去了淡水水源。其中中線一期工程已連續兩年超過規劃多年平均供水目標。有力回擊了南水北調失敗的言論。
南水北調工程不僅幫助北方走出水資源短缺的困境,更大的目標在于提高城市的水資源承載力,促進北方水質提升、水涵養力增強并改善受水區水生態環境。
根據測算,目前北京、天津等多個地方的海河水位、地下水水位均實現不同程度的回升,平原區地下水埋深已累計回升超3.5米。受水區水質提升、水生態環境得到進一步改善,正在逐步提高地下水資源儲蓄能力,保障受水區水資源的可持續發展與利用。
更有數據顯示,工程通水有效支撐了受水區超5萬億元的GDP增長,提供了強有力的水資源后方保障,鑄實了北方發展的基石。
另外,接受了南水北調的人們,走出了淺層地下的水苦咸、深層地下水含氟高的困擾,用上了澄澈的清水。生活用水、農業用水都得到了有效補給。
中國工程院院士也表示,南水北調工程通水以來取得成效。工程以環保治污推動區域水生態環境持續向好,以精準調水保障受水區供水安全,以統籌配置南水發揮工程生態效益。
水質改善助推生活品質提高,南水北調意義深遠。加快節水的腳步,筑起防污的高墻,還認為它失敗嗎?
文章鏈接:環保在線 https://www.hbzhan.com/news/detail/1455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