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農村垃圾主要包括生活垃圾和生產性垃圾,隨著農村經濟發展越來越活躍,農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消費能力的日益增強,我國農村垃圾的處理現狀始終備受政府部門的關注。 農村垃圾主要來源可分為生產性垃圾和生活垃圾。我國農村垃圾主要由農村居民在日常生活和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垃圾,包含生活垃圾和生產性垃圾。其中,生產性垃圾又主要包括農業垃圾和養殖垃圾兩大類。
目前農村垃圾收運處理相對困難,我國農村生活垃圾現階段總體表現為:垃圾產生量和堆積量逐年增多,垃圾成分日趨復雜。與城市垃圾相比,農村垃圾面積廣,產生源分散;人均生活垃圾產量偏低,清理過程簡單,但垃圾收運難度大;雖戶內外都有較高的消納能力,但垃圾隨意堆放現象非常嚴重。 隨著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費觀念的改變促使加快農村垃圾成分變化發展,其變化趨勢主要表現為:廚余垃圾相對減少,廢舊家具及工業消費品、產品包裝與應用材料(如紙、金屬、玻璃)等可回收垃圾成分增多。
農村垃圾處理流程,在我國農村垃圾問題存在由來已久。政府大力倡導各地建立起健全且符合農村實際、方式多樣的垃圾收運處置體系。在東部地區、中西部城市近郊區等有基礎、有條件的地區,基本實現農村生活垃圾處置體系全覆蓋。 當前我國部分地區農戶對垃圾處理意識仍然欠缺,再加上農村垃圾成分也較為復雜,對農村垃圾的處理首先應該在源頭培養農戶對垃圾進行分類處理,然后再根據分類垃圾的實際情況對垃圾進行后續的細致的處理。 現如今,我國部分省市在各縣區積極引入專業保潔公司負責農村生活垃圾收集和轉運等日常保潔工作,努力開展全域專業化運營模式,在村莊實行“村收集、鄉(鎮)轉運、縣集中處理”的城鄉一體化垃圾處理模式。
各省市因地制宜,我國農村垃圾處理市場迎來較好的發展前景,2021年作為“十四五”的開局之年,全國范圍內各省市對于農村垃圾處理積極響應,部分縣區已將農村生活垃圾處理作為“開門一件事”來辦,以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為目標,克服農村垃圾處理先天弱勢,因地制宜、創新模式、優化管理,走出一條具有當地特色的可持續垃圾分類之路。 深入推進農村環境整治行動。大力開展農村垃圾分類、生活垃圾治理、村莊清潔行動,切實改善村容村貌。地方層面也積極響應,各地政府陸續采取實際行動落實中央指示,加快推進農村環境治理工作的進程,具體如下表所示:
文章鏈接:環保在線 https://www.hbzhan.com/news/detail/1412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