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鼠年春節即將來臨,大街小巷處處洋溢著濃濃的年味,在這個充滿團圓喜慶的佳節時期,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卻像魔鬼一樣,在我們的生活中恣意妄為。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為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關于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工作部署,23日,浙江全省各級農業農村部門從事農村垃圾分類處理工作人員全力以赴,牽頭做好農村居民房前屋后、家庭內部環境衛生整治工作,指導督促鎮村抓好資源化處理站點、垃圾桶、垃圾廂、垃圾車等消毒工作,確保疫情防控工作有力有序有效開展。
一、迅速響應,加強屬地責任
“永明處長,平陽縣已開展房前屋后,資源化站點的清洗消菌殺毒工作,我們正在進行布桶,專門收集廢棄口罩進行集中處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浙江省溫州市農業農村局社會事業處朱永明處長在微信中,每天都會收到來自縣(市、區)一線的工作情況報告。
據了解,1月23日晚上,浙江省農業農村部門相關人員第一時間和各市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處理經辦人員進行電話溝通,針對來勢洶洶的疫情,返鄉人員的增多,防疫形勢嚴峻,如農村生活垃圾不能進行有效處理,勢必造成新的環境污染,勢必會給疫情防控帶來被動,各市按要求擔當屬地管理責任,加強農村生活垃圾日產日清,加強農村保潔人員的口罩、護目鏡、手套、工作服的裝備,確保農村環衛保潔這一環不拖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戰疫的后腿。
“疫情在春節里發生,回鄉人員多,農村生活垃圾的產量也增加了,這給農村生活垃圾運輸或轉運防疫工作增加難度。”溫州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周建波說,農村新型冠狀病毒防控工作,對人員有效隔離外,垃圾有序進行清運是重要工作,若清運不及時,消殺不到位,有可能也是污染源。為加強農村生活垃圾清運和防疫消殺工作,確保垃圾不出桶、不落地,不外溢的,增加清運頻次,做到日產日清。
溫州市是浙江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重點防疫地區,很多鄉賢在武漢經商,春節期間都回到鄉里。溫州市農業農村部門出臺政策,加強縣(市、區)農村環衛保潔主管部門責任,層層傳導壓力,確保把垃圾清運和防疫消殺的工作要求不折不扣、認認真真落實到位。
疫情期間,生活垃圾作為潛在的二次污染源,必須得到嚴格而科學的處置。樂清市淡溪鎮梅溪農村生活垃圾資源化處理站點,快速成肥機器正在運行,身背消毒裝置的環衛保潔工作人員開始消毒操作。“站房內部,機器表面,垃圾車、車門把手,凡是有可能沾上病毒的細微之處,我們都要求進行消殺。”樂清市農業農村局黨委委員、總農藝師余福平說,農村垃圾處理方面的防疫,一是做好保潔工作人員的自身保護,二是做好保潔工具和垃圾處理設備病毒的消殺工作,也是保護保潔工作人員的安全,更是保護農村的安全。站點的消殺和保潔員的測溫是為環衛工作人員的健康有力保障,我們嚴格落實防疫要求,全力打好這場疫情防控硬仗。
溫州市根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關于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各項決定部署,迅速落實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應急響應農村垃圾環衛保潔各項工作措施,全力筑牢環境衛生防疫墻,科學制定收集線路,增派保潔人員員,擎起清潔的家園,一個個流動的黃馬甲,擦亮鄉村冬日里最暖的底色。
“我是黨員,我來值班。”“我是一名保潔員,盡管年紀大,我有保潔工作經驗。”面對步步緊逼的疫情,春節時,溫州農業農村干部,鄉村保潔員主動請纓,冒陰雨頂寒風,垃圾收集點實行定點加強消殺力度。嚴格作業流程,強化標準管理,按要求及時清運,做到日產日清,同時做好各項消殺滅菌工作,每日對果屑箱、垃圾中轉站、垃圾運輸車等環衛設施進行消殺,確保環境衛生。加大農村衛生死角大排查、大清理,徹底清除積存垃圾。
二、切斷毒源,防范二次污染
紹興市農業農村部門為防止農村垃圾二次污染,結合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處理,出臺疫情期間工作的指導意見,督促指導鄉鎮(街道)加強疫情期間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投放、收集、運輸和處置等工作,特別是集中(居家)隔離醫學觀察點生活垃圾和廢棄口罩等生活垃圾的收集、運輸和處置工作,做到生活垃圾精準投放、安全收集、規范運輸、無害處置和日產日清。
紹興市要求一般感冒或身體不適人群產生的廢棄垃圾等須用密封袋或保鮮袋密封后投入其他垃圾桶。集中(居家)隔離醫學觀察點產生的生活垃圾不作分類要求,需經密封消毒后,投入到專用容器或指定垃圾桶。農村醫療機構產生的廢棄垃圾、防護用具等應投入醫療垃圾投放容器中。
一是加強運輸規范。疫情期間產生的生活垃圾應及時進行清運,盡量減少中轉環節,做到密閉運輸。采用專門車輛,實行生活垃圾全程密閉運輸,嚴禁拋灑滴漏,防止二次污染和疫情擴散傳播。普通清運工作人員作業時必須戴口罩、防護手套,駕駛員必須戴好口罩,備好手套。垃圾清運車輛和工具每天至少消毒1次,可用有效氯為500-1000mg/L含氯消毒液消毒。加強環衛專業車輛每次作業結束后及時沖洗、消毒,做到內潔外凈,實行車內擦拭、車外噴霧,凈車入庫。
二是加強無害處置。對進廠(場)車輛進行嚴格檢查,嚴禁醫療垃圾混入生活垃圾處理系統,減少疫情擴散風險。專車清運的集中(居家)隔離醫學觀察點產生的生活垃圾由焚燒廠進行焚燒處理,焚燒廠應設置隔離的專門卸載區域,安排專門卸車作業人員,優先安排入爐焚燒,盡可能縮短暫存時間,做到隨到隨處置。
三是加強物資保障。重點落實一線操作人員防護物資,包括一次性外科口罩(至少兩層)或N95口罩、防護手套、防護服、電子測溫儀、防護膠鞋、含氯消毒劑(如84消毒液)、過氧乙酸消毒液等。
紹興市柯橋區柯巖街道提升處理方案,在原有垃圾中轉站設施的基礎上,增設2個可移動危險生活垃圾收集點,并根據每周疫情分析圖進行分配。可移動危險生活垃圾收集點因處置危險生活垃圾需要,急需垃圾集中收集設施,余渚居主動撤出在用普通垃圾收集點位,將兩只移動垃圾收集設施供街道使用。除在5個垃圾中轉站設置危險生活垃圾收集點和2個可移動危險生活垃圾收集點外,在新未莊垃圾中轉站設置街道危險生活垃圾集中總收集點,用于對街道產生的所有危險生活垃圾進行集中轉運、處理。在危險垃圾清運過程中采用嚴格的防護、消毒措施,包括防護服(含鞋套)、口罩、橡膠手套、消毒噴霧桶、84消毒液等。并征用危險垃圾生活垃圾專用車一輛(采用密閉容器運輸)、密閉容器(加標識)。危險生活垃圾處置由指定單位到站收集,當場接收、簽字。
諸暨市農業農村局專門出臺《關于做好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期間農村人居環境工作的通知》,要求全市23個鎮鄉街道做好農居環境保持工作。暨南街道、東白湖鎮、應店街鎮、山下湖鎮、五泄鎮等都設置了專門的“廢棄口罩回收箱”,其中次塢鎮、山下湖鎮還將收集起來的口罩密封送至衛生院,進行統一處理,力求阻斷病毒及細菌的傳播途徑。
新昌縣疫情期間加強對生活垃圾規范投放、收運與處置,防止造成二次污染。鄉鎮街道有害垃圾桶(紅桶)作為廢棄口罩投放桶,村民廢棄口罩統一投放到有害垃圾桶(紅桶),2月2日,全縣農村已配置有害垃圾桶609個。在村垃圾分類宣傳欄、垃圾桶身張貼廢棄口罩投放告知,提示村民把使用過的一次性口罩單獨放在塑料袋等密封袋里,把密封袋投放到紅色有害垃圾桶里,同時引導村民不要將其他垃圾放入有害垃圾桶中,防止造成二次污染。
三、加強督導,口罩有效處理
衢州市農業農村部門針對農村口罩用量激增,為防止農村廢棄口罩造成二次污染等問題,加強廢棄口罩的分類投放,引導村民規范投放。對于存在發熱、咳嗽、咳痰、打噴嚏癥狀的人,或接觸過此類人群的人,推薦將口罩先丟至專用垃圾桶,再使用5%的84消毒液按照1:99配比后,撒至口罩上進行處理;如無消毒液,也可使用密封袋、保鮮袋,將口罩密封后丟入其他垃圾桶。普通村民用過的口罩,直接投放至其他垃圾收集容器。疫情防控期間,加強監督考核力度,深入農村一線進行督導、跟蹤監管,確保口罩統一有效處理。
柯城區落實“三個要”規范農村廢棄口罩、居家醫學觀察隔離人員生活垃圾收集清運工作。一是標識要統一。統一發放500個紅色帶有醒目文字的收集桶,要求各行政村收集點和各鄉鎮暫存點迅速配備到位,便于廣大村民識別,提高廢棄口罩的收集率,也起到警示的作用。二是包裝要規范。要求各鄉鎮、村廢棄口罩、居家醫學觀察隔離人員生活垃圾投放、收集完成后及時消毒,將回收袋口扎緊,防止內部物體外泄,運送至鄉級暫存點,有效阻斷次生污染。三是運輸要密閉。在“村收集、鄉儲存、公司運輸”的收運環節中,進行全密閉管理,所有廢棄物品必須密閉運輸。同時委托第三方清運公司,落實專用密閉車,赴各鄉鎮暫存點開展集中收運,統一送至城區3處指定地點存放。
衢江區分類做好農村廢棄口罩處置。研究制訂農村居家醫學觀察人員產生的生活垃圾及廢棄口罩的投放、收運、處置工作體系辦法:一是農村居家醫學觀察人員生活垃圾。農村居家醫學觀察人員生活垃圾每日袋裝后投放至戶用隔離垃圾桶,由專業清運人員上門負責收集并消毒處理后清運至指定中轉點處理后統一轉運至市終端處置中心處置。二是農村廢棄口罩。農村廢棄口罩收運由專業清運人員每日至鄉鎮(街道、辦事處)、行政村廢棄口罩回收點,開展集中收集、消毒后轉運至區廢棄口罩集中收集點中轉處理后統一轉運至市終端處置中心處置。
龍游縣堅持“三定法”科學處理居家隔離對象生活垃圾。為做好居家隔離對象生活垃圾處理,龍游縣堅持定人、定時、定車有效阻斷病毒二次感染。一是定人。由鄉鎮人民政府確定有垃圾分類經驗的村級保潔員作為“專員”,專門負責收集居家隔離對象生活垃圾。并委托當地鄉鎮衛生院對消毒防疫知識開展培訓。二是定時。在前期下發給居家隔離對象專用垃圾桶的基礎上,由村級保潔員按照分工發放給隔離對象專用垃圾袋,并堅持每天上午和下午兩次定時進行收集,同時在收集后做好投放點的消毒。三是定車。專門配置專用收集車輛,每天至少運1次,確保當天投放和當天收集,收集的生活垃圾按照醫療廢棄物的標準進行處理。開展“口罩換肥皂”活動規范農村廢棄口罩處理。
開化縣為防止農村廢棄口罩隨意亂扔問題,根據“口罩換肥皂、黨員上門收”工作思路,在全縣大力開展“口罩換肥皂”活動,進一步規范農村廢棄口罩處理。具體做法是由村里黨員在做好自身防護措施的基礎上,帶著整箱肥皂,開著垃圾收集車前往每個農戶家中收集使用過的口罩。這既規范了口罩處理,又減少了村民不必要外出。每日回收的廢棄口罩交由當地鄉鎮衛生院進行集中收儲,并由專門的醫療垃圾處理車直接運往衢州市進行統一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