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將這些物品放到不同的垃圾桶里吧,看誰投得又快又好。人們熱情高漲,大小朋友紛紛排隊參與進來。這是11月23日在金堂縣趙鎮十里社區舉行的“垃圾分類就是新時尚”活動,現場向群眾發放了居民家庭生活垃圾分類指引手冊和垃圾分類宣傳扇。這是今年金堂縣每周兩到三次垃圾分類宣傳活動的其中一場。成都作為全國46個重點城市之一,要率先實施生活垃圾強制分類。金堂縣自2016年全面啟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以來,經過不斷探索嘗試,按照“政府主導、試點示范、重點突破、協同推進”的工作思路,初步建立了“城市+農村”差異化的生活垃圾分類推進模式。城市,注重專業分類和整體覆蓋;農村,注重源頭減量和生態利用,從而有效實現金堂縣生活垃圾的前端減量和資源利用。城鄉統籌、因地制宜,金堂縣為推動全社會人人參與分類不懈努力。截至目前,生活垃圾分類在金堂累計覆蓋居民15.3萬戶(城鎮11.8萬戶、農村3.5萬戶),金堂農村累計挖掘生態降解坑9000余個,農村生活垃圾實現前端減量約20%。
城市責任主體示范片區建設實現城市垃圾分類精細管理,截至目前,完成趙鎮、淮口、五鳳3個示范片建設,累計覆蓋居民11.8萬戶,88個黨政機關單位、198所學校、3個商業綜合體、30所醫院覆蓋;2016年以來,城區累計分類收集可回收物1200余噸。金堂縣建立了垃圾分類的數字化信息管理平臺,集用戶信息管理、分類投放信息查詢、意見建議反饋、綜合數據分析為一體,實現全縣垃圾分類數據的實時管理和動態更新,進一步方便市民群眾查看投放信息和政府監管部門數據調閱和分析。
金堂縣建立生活垃圾分類責任主體運行模式,嚴格落實物管、屬地社區、機關企事業單位、可再生資源回收企業及環衛企業等在垃圾分類工作中的主體責任,調動更多的基層主體參與到生活垃圾的投放、收集、暫存、轉運、分揀、處置等環節,讓更多的基層主體從垃圾分類的旁觀者變成參與者和責任人。
今年,金堂縣全力推進生活垃圾分類示范片建設,嚴格按照“可回收物、餐廚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四分類標準,對示范片區內物業小區、三無院落、機關單位、學校、醫院、商業綜合體等進行全覆蓋,配置生活垃圾分類投放設施、轉運車輛、分揀中心等基礎設施,日常運營采取市場化模式,由第三方社會企業負責。2016年以來累計投放“餐廚垃圾+其他垃圾”分類桶3187套,可回收+有害垃圾,分類投放桶2095套,配置可回收物收運車18臺、餐廚垃圾收運車30臺和有害垃圾收運車16臺。
農村多級分類生態化降解,實現農村生活垃圾前端減量。今年,金堂縣建立了農村生活垃圾多級分類模式,按照“可以賣錢的、易腐爛的、有害的、分完以外的”的四分類標準,通過“戶分類、保潔員分類、統一集中分類”的多級分類模式,實現農村生活垃圾的逐級分揀利用。戶實施第一級分類,即按照可腐爛和不可腐爛標準對生活垃圾進行第一次分類;鄉村保潔員對垃圾池(或垃圾桶點)的紙板、塑料、金屬等可回收物進行第二次分類;最后由各鄉鎮生活垃圾中轉站對生活垃圾中的可回收物進行最后收集分類。
由于農村生活垃圾中果皮、菜葉、廚余垃圾所占比重較大,金堂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就以前端分類減量為重點,實施易腐垃圾的生態降解,利用生態降解坑、沼氣池等生態堆肥發酵,實現農村廚余垃圾、果皮、菜葉等就近還田利用。目前已設置農村垃圾分類投放點1885個、挖掘生態降解坑9000余個。2019年,金堂縣農村生活垃圾實現前端減量約20%,年均減量約3萬噸。
政府主導集中處理實現大件、園林、有害垃圾前端分流,據了解,金堂縣將大件垃圾、園林垃圾、有害垃圾的分類服務進行打包,統一交由一家社會企業運營(對其中有害垃圾,運營企業只負責收集暫存,處置交由有害垃圾專業公司),增加項目整體運營經費,便于企業進行相關基礎設備投入。一方面,將大件垃圾拆解場與現有生活垃圾壓縮站結合,在壓縮站隔離獨立空間增設大件垃圾粉碎設備,實現大件垃圾就近粉碎和處置;另一方面,對園林垃圾采取分揀、粉碎和就近還林利用的方式,有效減少園林垃圾。
通過實施城市、農村差異化的生活垃圾分類覆蓋,以及園林垃圾、大件垃圾、有害垃圾的前端分流處置,基本明確了金堂縣生活垃圾分類推進思路和模式,實現了生活垃圾分類基層主體的廣泛參與,節約了政府在垃圾分類方面經費投入,加快了金堂縣的生活垃圾分類覆蓋效率。
下一步,金堂縣將堅持成建制整體推進分類覆蓋的工作思路,以示范片、示范鎮、示范社區建設為重點,全面啟動縣城居住區“撤桶建點”工作,加快居住區、單位分類收集點補建改造和餐廚垃圾、農貿市場果蔬垃圾前端就地處置設施建設,繼續推進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加大垃圾分類宣傳引導力度,不斷提高市民群眾垃圾分類參與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