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類政策不斷加碼
垃圾分類政策早有出臺,近年來不斷加碼:1、最高領導強調,住建部等九部委文件緊跟,2019年46城啟動、5年內全國建成,政治高度及推進力度空前;2、對于民眾,由提倡變為強制,法制確立處罰掛鉤,自上而下全面推動;3、對于地方政府,新增垃圾分類工作成果考核,住建部打分,政績考核下驅動力增強,此次垃圾分類的強制推行將對整個固廢產業鏈產生深遠影響。
國家政策力度空前,垃圾分類全面展開
垃圾分類是當下制約我國環保事業發展的瓶頸之一,也是造成環境污染、資源再利用困難的根源之一。近年來,我國正加速推進垃圾分類工作。近年來,政學企一直在關注、研究和推動垃圾分類,但中央提出從制度上解決還是首次。2016年12月,習近平主持召開中央財經領導小組會議研究普遍推行垃圾分類制度,強調要加快建立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的垃圾處理系統,形成以法治為基礎、政府推動、全民參與、城鄉統籌、因地制宜的垃圾分類制度,努力提高垃圾分類制度覆蓋范圍。習近平還多次實地了解基層垃圾分類工作開展情況,并提出明確要求。2019年6月,習近平在對垃圾分類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提出實行垃圾分類是關系廣大民眾生活環境,關系節約使用資源,也是社會文明水平的一個重要體現。
環衛裝備行業進入快速發展期
環衛裝備行業發展與城市發展水平密切相關。近年來,隨著我國城鎮水平不斷提高,這給城鎮生活環境帶來了極大壓力,尤其是城鎮生活垃圾的處理;疊加市場化進程加速推進,我國環衛裝備行業也進入快速發展時期。
2007-2018年中國城鎮化率統計情況,中國專用汽車行業月度數據服務報告的統計數據顯示,我國環衛車輛產量從2010年的3.32萬輛增長至2018年10.70萬輛,年均增長率達15%。
2010-2018年中國環衛車輛產量統計及增長情況(備注:2014年產量增速為16.84%)。在環衛車產量穩步增長的過程中,僅有的兩次增速為負均是由于排放標準提升致使搶裝現象發生所致(2015 年和 2018 年)。預計未來,政策對環衛車更新優化的支持力度不減,環衛裝備的水平和更新換代仍將持續,疊加行業發展過程中特定事件(新能源、垃圾分類等)對產銷量的刺激,環衛車以及環衛設備的需求仍將維持在較高的水平。
垃圾分類制度刺激環衛設備新增需求
環衛是對接垃圾最直接的一環。垃圾分類配送、運輸頻次增加將刺激環衛車輛需求釋放。區別以往的垃圾混裝轉運車,垃圾分類后必須實行分類收運,分為有害垃圾清運車、可回收物清運車、濕垃圾清運車、干垃圾清運車四種。根據《上海市生活垃圾全程分類體系建設行動計劃(2018-2020年)》,2018年將新增16輛有害垃圾專用運輸機動車;全市濕垃圾專用收運車輛達640輛。2019年,全市濕垃圾專用收運車輛將達780輛;2020年,達920輛。
2018-2020年上海市濕垃圾專用收運車輛數量統計情況及預測,測算假設:上海2020年濕垃圾處理能力6300噸/日,總垃圾處理能力2.5萬噸/日,濕垃圾分離占比達到25%,濕垃圾專用車達920輛,對應6.8噸濕垃圾/輛。據此測算,濕垃圾轉運車投資空間達101億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