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tem id="xxttt"></menuitem>
<video id="xxttt"></video><cite id="xxttt"><span id="xxttt"><menuitem id="xxttt"></menuitem></span></cite>
<var id="xxttt"></var>
<var id="xxttt"></var>
<var id="xxttt"><strike id="xxttt"></strike></var>
<var id="xxttt"></var><cite id="xxttt"></cite> <cite id="xxttt"></cite>
<var id="xxttt"><strike id="xxttt"><listing id="xxttt"></listing></strike></var>
<var id="xxttt"><video id="xxttt"></video></var>
<var id="xxttt"></var>
<var id="xxttt"></var>
<var id="xxttt"></var>
<var id="xxttt"></var>
<var id="xxttt"></var>
<menuitem id="xxttt"><video id="xxttt"><thead id="xxttt"></thead></video></menuitem>

環保設施向公眾開放|打開環保設施開放大門,將公眾請進來

上傳時間:2018-11-21 10:18:00

    火紅的楓葉浸染了棲霞山,金黃的銀杏裝扮了金陵城。

紅葉似火,銀杏奪目。南京,這座鐘靈毓秀的六朝古都,以其開放的胸懷迎來了2018年全國環保設施向公眾開放現場觀摩活動。

11月8日-9日,各地環境保護(生態環境)廳(局)分管宣教部門及設施開放工作負責同志,各省(區、市)擬開放四類設施的副省級或地市級城市環境保護局負責同志及擬開放設施的單位代表,以及專家、環保社會組織、公眾代表參加活動,中央國家機關以及群團組織有關部門負責同志也應邀出席。

在南京,關于環保設施向公眾開放,他們總結經驗,他們探討方法。

門開了,創新了生態環境治理體系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指出,要“構建政府為主導,企業為主體,社會組織和公眾共同參與的環境治理體系”。

早在2017年5月,原環境保護部與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聯合印發《關于推進環保設施和城市污水垃圾處理設施向公眾開放的指導意見》,要求各地環保設施和城市污水垃圾處理等四類設施定期向公眾開放,以此為抓手切實推動公眾參與。


公眾在南京凱燕電子有限公司參觀。


2017年11月,在濱海城市大連,環保設施向公眾開放部署動員會召開,正式開啟環保設施向公眾開放工作。

2017年12月,第一批124家面向公眾開放的環保設施單位名單公布,并同時印發四類設施開放工作指南。

2018年6月,《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印發,明確提出“2020年年底前,地級及以上城市符合條件的環保設施和城市污水垃圾處理設施向社會開放,接受公眾參觀”。

2018年9月,生態環境部與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聯合印發《關于進一步做好全國環保設施和城市污水垃圾處理設施向公眾開放工作的通知》,要求進一步做好四類設施向公眾開放工作,并明確提出到2018年、2019年、2020年年底前,各省(區、市)四類設施開放城市的比例分別達到30%、70%、100%。目前,各地正報送第二批四類設施開放名單(預計全國300余家),經相關程序審核后及時向社會公布。

此外,生態環境部還聯合中央文明辦、教育部、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發布了《公民生態環境行為規范(試行)》(“公民十條”),同時啟動了為期三年的“美麗中國,我是行動者”主題實踐活動。其中,中央文明委將環保設施向公眾開放工作列入了《2018年精神文明建設臺賬清單》。

大幕由此肇始,一套關于生態環境保護的社會行動體系正在逐步構建。

“抓好環保設施向公眾開放,擴大公眾參與渠道,爭取公眾對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理解和支持,推進‘鄰避’問題防范與化解。”生態環境部部長李干杰在2018年全國生態環境宣傳工作會議上明確提出。

環保設施的大門越開越大,這既保障了群眾的環境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增進對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理解與支持,激發公眾參與環境治理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也成為政府部門監督企業污染排放的延伸和有效補充。

“我正式宣布:光大國際三年內向公眾開放公司旗下各業務領域的77個環保運營項目,并不斷增加開放數量,不斷提高開放效果。”光大國際執行總裁王天義在11月9日的啟動儀式上鄭重承諾,自愿以“企業整體”的名義率先將旗下的環保設施分階段向社會全部開放,充分展現了服務社會意識及責任擔當意識。

“環保設施向公眾開放,既是公眾的權利,也是企業的責任。未來,我們將與更多的環保同行一起,為行業透明公開、健康發展起到示范和推進作用,成為環境質量改善的捍衛者,成為綠色可持續發展的排頭兵。”王天義如是說道。

心近了,推動構建全民共同行動體系

在今年5月18日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要加快構建生態文明五大體系,其中第一個就是要加快建立健全以生態價值觀念為準則的生態文化體系。

生態文化建設非朝夕之功,而是長久之策。通過對全民生態文化的教育和熏陶,引導人們重新回歸人與自然和諧發展之狀態。

為擴大環保設施向公眾開放工作的社會影響,在全社會弘揚和培育以生態價值觀念為準則的生態文化,生態環境部先后通過“生態環境部”新媒體平臺發布相關稿件40余篇。在中國環境報開設“環保設施向公眾開放”專欄,深入報道各地開展設施開放活動的先進經驗做法。面向社會開展環保設施向公眾開放logo征集活動,共收到社會組、高校組作品300余幅,并最終確定了環保設施向公眾開放全國統一標識。通過對設施開放工作本身的宣傳,讓更多人了解設施開放并參與進來,不再有距離感和陌生感。

5498次組織開放活動,213673名累計接待公眾。

這是自去年5月以來,全國各省(區、市)有關部門和各類設施單位積極響應政策,開展環保設施向公眾開放最直觀的數據。

在江蘇,從2013年就啟動“帶著公眾看環保”活動。今年首批開放的5家示范單位,共接受公眾預約參觀100余場,人數過萬。參觀的人群中,既有普通市民,也有中小學生,年齡最大的93歲,年齡最小的不足5歲。

在北京,今年以來,全市5家試點開放單位到目前共接待社會各界人士參觀900多批次2.6萬余人。

杭州七格污水處理廠每年接待來自國內外政府官員、專家、社會團體、學生等參觀、交流千余次。江西中再生資源開發有限公司自2017年10月以來組織活動16次,接待參觀人員近500人。

不同年齡、不同行業,越來越多的人走進了環保設施單位的大門,因為參與了解,讓這些環保設施不再成為冷冰冰的“孤島”。

參與,是共建美麗中國的重要環節。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強調,要堅持建設美麗中國全民行動。而環保設施開放就為公眾提供一個了解環境信息、參與環境治理、監督環境管理的平臺。


公眾在光大環保能源(南京)有限公司參觀環保設施。


活動期間,江蘇在組織公眾參觀的同時還配備視頻影音、宣傳冊、專業類書籍供參觀者查閱及交流。其中,以環保達人“凈凈”形象制作的《感知環保奧妙 共建綠色家園》系列環保設施動漫視頻,吸引了眾人關注。

對此,北京市環保宣教中心主任張立新表示:“環保設施對外開放,使參觀者成為我們的義務宣講員,他們親身體驗,實地了解,回去在家人、朋友和鄰里間講述的所見所聞更接地氣,更具有感染力。”

過去,對于要新建的可能對環境產生負面影響的環保設施,由于公眾對環境安全不理解、不了解、不信任、“談虎色變”,堅決不同意項目上馬,存在“一上就鬧”“一鬧就停”的現象。而推進環保設施開放工作目前正成為促進行業持續健康發展,化解鄰避問題、防范環境社會風險的積極方略。

“建立企業的責任形象需要長期的努力,而打開大門,讓社區公眾走進我們的企業,了解設施的運行和污染控制狀況,無疑將是邁出正確的第一步。”公眾環境研究中心主任馬軍說。

開放體現著企業的自信與實力。企業不應在四圍高墻之內生產經營,也不應該在出現問題時一味回避矛盾,躲在地方政府背后,而應該越來越自信。

這兩天,南京的光大環保能源(南京)有限公司、南京凱燕電子有限公司、南京鐵北污水處理廠以及長江燕子磯飲用水水源地水質自動監測站四家環保設施成為首批開放點,向公眾開放,接受公眾“檢閱”。

參觀開放的環保設施,心境也隨之開闊。不少公眾在參觀環保設施后感嘆,“真是眼見為實,垃圾廠也可以干凈、美麗得像個花園”,并表示要把收獲與朋友分享。

“來這里看過后,終于明白身邊廢棄物如何回收處理。過去不知道存在這么多危害,以后更愿意把這些廢棄物交給正規企業進行處理。”

“過去有些地方存在著監測數據造假的情況,這次能近距離接觸監測設備,了解環境監測網絡平臺是如何運作的,感到非常放心。”

“來之前以為這里是臭氣熏天,還專門準備了口罩,現在發現和之前想象的完全不一樣,徹底顛覆了‘臟、亂、差’的傳統認識。”

自環保設施向公眾開放活動啟動以來,北京、浙江等地簡化公眾報名流程,用電話、微博代替了傳統報名申請表。廣西發揮新媒體、自媒體優勢,推出二維碼掃碼統一報名。河北在省生態環境廳官網建立公眾開放板塊,開通官方微信公眾開放欄目,增加開放單位的線上介紹內容,讓更多公眾了解開放單位。上海、江蘇、廣東等地創新展示方式,利用VR、三維立體等新技術展示手段吸引更多公眾參與。

環保設施向公眾開放,打開大門將公眾請進來,在企業環保設施旁,向公眾有針對性地講解相關環保知識和工藝,進行現場感參與感更強的互動,讓他們親身體驗這些環保企業的真實情況,以實際行動打消老百姓的恐慌和抵觸,讓他們從心理上接受,增進對政府、企業的信任,有效防范和化解鄰避問題,促進企業乃至行業的健康持續發展。

在觀摩活動現場,“美麗中國,我是行動者”主題實踐活動主題曲《讓中國更美麗》歌聲飄揚,委婉清麗的樂曲,與南京城的細雨遙相呼應,滋潤著人們的心田。

環保設施公眾開放工作正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逐步培育人人關心環境、人人愛護環境的良好生態文化氛圍,從而形成建設美麗中國內在的、持久的推動力……


——2018年全國環保設施向公眾開放現場觀摩活動側記





閱讀 2532
7
<menuitem id="xxttt"></menuitem>
<video id="xxttt"></video><cite id="xxttt"><span id="xxttt"><menuitem id="xxttt"></menuitem></span></cite>
<var id="xxttt"></var>
<var id="xxttt"></var>
<var id="xxttt"><strike id="xxttt"></strike></var>
<var id="xxttt"></var><cite id="xxttt"></cite> <cite id="xxttt"></cite>
<var id="xxttt"><strike id="xxttt"><listing id="xxttt"></listing></strike></var>
<var id="xxttt"><video id="xxttt"></video></var>
<var id="xxttt"></var>
<var id="xxttt"></var>
<var id="xxttt"></var>
<var id="xxttt"></var>
<var id="xxttt"></var>
<menuitem id="xxttt"><video id="xxttt"><thead id="xxttt"></thead></video></menuitem>
2019久久久高清456